缓存机制
缓存定义
用于存储数据的硬件或软件的组成部分,以使得后续更快访问相应的数据
缓存中的数据可能是提前计算好的结果或者数据的副本
浏览器缓存
浏览器端(客户端)保存数据用于快速读取或避免重复资源请求的优化机制
缓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性能优化方式,可以显著减少网络传输所带来的性能损耗
对于一个数据请求来说,可以分为三个步骤
- 发起请求
- 后端处理
- 浏览器响应
浏览器缓存可以在第一和第三步骤中优化性能
- 直接使用缓存而不发起请求
- 发起了请求但后端存储的数据和缓存的数据一致,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将数据回传回来,这样就减少了响应数据的传输
缓存位置
从缓存位置上来说分为四种,并且各自有优先级,当依次查找缓存且都没有命中的时候,才会去请求网络
- Service Worker
- Memory Cache
- Disk Cache
- Push Cache
Service Worker
Service Worker 是运行在浏览器背后的独立线程,一般可以用来实现缓存功能
使用 Service Worker的话,传输协议必须为 HTTPS,因为 Service Worker 中涉及到请求拦截,所以必须使用 HTTPS 协议来保障安全
步骤
- 注册 Service Worker
- 监听到 install 事件以后就可以缓存需要的文件
- 下次用户访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拦截请求的方式查询是否存在缓存
- 是:可以直接读取缓存文件
- 否:请求数据
Service Worker 的缓存与浏览器其他内建的缓存机制不同,它可以让我们自由控制缓存哪些文件、如何匹配缓存、如何读取缓存,并且缓存是持续性的
当 Service Worker 没有命中缓存的时候,就需要去调用 fetch 函数获取数据
也就是说,当没有在 Service Worker 命中缓存的话,会根据缓存查找优先级去查找数据
但是不管是从 Memory Cache 中还是从网络请求中获取的数据,浏览器都会先从 Service Worker 中获取的内容
相关资源:
- Google 官方workbox
- developers文档:Service Worker
Memory Cache
Memory Cache 也就是内存中的缓存,读取内存中的数据比磁盘快
内存缓存虽然读取高效,但是缓存持续性很短,会随着进程的释放而释放。一旦关闭 Tab 页面,内存中的缓存就被释放了
当我们访问过页面以后,再次刷新页面,可以发现很多数据都来自于内存缓存
随便打开一个网页看看
浏览器会把哪些文件放入内存❓
- 浏览器会把解析完成的js与css放入内存中
特点
- 快速读取:将编译解析后的文件,直接存入该进程的内存中,占据该进程一定的内存资源,以方便下次运行使用时的快速读取
- 时效性:一旦该进程关闭,则该进程的内存则会清空
Disk Cache
Disk Cache 也就是存储在硬盘中的缓存,读取速度慢点,但是什么都能存储到磁盘中,比之 Memory Cache 胜在容量和存储时效性上
在所有浏览器缓存中,Disk Cache 覆盖面基本是最大的
可以根据 HTTP Herder 中的字段判断哪些资源需要缓存,哪些资源可以不请求直接使用,哪些资源已经过期需要重新请求
即使在跨站点的情况下,相同地址的资源一旦被硬盘缓存下来,就不会再次去请求数据
哪些资源会被放入磁盘❓
- 对于大文件来说,大概率是不存储在内存中的,反之优先
- 当前系统内存使用率高的话,文件也会优先存储进硬盘
特点
- 直接将缓存写入硬盘文件中
- 读取需要对硬盘上文件进行I/O操作,然后重新解析该缓存内容,读取复杂,速度比内存缓存慢
- 文件类型覆盖面大
- 容量大,存储时间可控
Push Cache
Push Cache 是 HTTP2 协议新增的内容
当以上三种缓存都没有命中时,它才会被使用。并且缓存时间也很短暂,只在会话(Session)中存在,一旦会话结束就被释放。
特点
- 所有的资源都能被推送,但有一定的兼容性问题
- 可以推送 no-cache 和 no-store 的资源
- 一旦连接被关闭,Push Cache 就被释放
- 多个页面可以使用相同的 HTTP/2 连接,即可以使用同一份缓存
- Push Cache 中的缓存只能被使用一次
- 浏览器可以拒绝接受已经存在的资源推送
当所有缓存都没有命中时,就会发起网络请求来获取资源
缓存策略
- 强缓存
- 协商缓存
优先级较高的是强缓存,当强缓存失效的情况下,才会走协商缓存流程
都是通过设置 HTTP Header 来实现的
强缓存
特点
- 不会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请求,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资源
- 请求返回200的状态码
- 在devtools的network选项卡可以看到size显示from disk cache或from memory cache
设置方法
通过两种 HTTP Header 实现
- Expires
- Cache-Control
二者区别
- Expires 是RFC 2616(HTTP/1.0)协议中和网页缓存相关字段
- Cache-Control 是HTTP/1.1 中实现缓存机制的指令
- Cache-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
Expires
使用举例:
Expires : Wed Mar 04 2020 13:33:10 GMT
用来指定资源的到期时间,表示资源在
- 这个时间之前无需发起网络请求,直接使用缓存的资源
- 这个时间之后失效,需要重新发起网络请求获取
缺陷: 受限制与本地时间,可以通过修改本地时间致其失效
Cache-Control
使用举例:
Cache-control: max-age=30
表示资源会在 30 秒后过期,需要再次请求,max-age是距离请求发起的时间的秒数
Cache-Control 生于 HTTP/1.1,优先级高于 Expires 。
可以在请求头
或者响应头
中设置,并且可以组合使用多种指令
常见指令
指令 | 作用 |
---|---|
public | 响应可以被服务端或者客户顿缓存 |
private 默认值 | 响应只可以被客户端缓存 |
max-age=30 | 缓存30s后过期需要重新请求 |
s-maxage=30 | 覆盖max-age,作用一致,代理服务器才生效 |
no-store | 不缓存任何响应 |
no-cache | 资源能被缓存,但立即失效 |
max-stale=30 | 30s内,即使缓存过期也使用该缓存 |
min-fresh=30 | 希望30s内获取最新的响应 |
特点 优先级高于Expires,指令可以组合
协商缓存
协商缓存就是强缓存失效后,浏览器携带资源的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,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继续使用缓存的过程
当浏览器发起请求验证资源时,如果资源没有做改变,那么服务端就会返回 304 状态码,并且更新浏览器现有缓存有效期
当资源失效时,返回 200 状态码和最新的资源
协商缓存可以通过设置两种 HTTP Header实现
- Last-Modified
- ETag
Last-Modified
浏览器发起请求访问目标资源,服务器在返回资源的同时,会在response header中添加 Last-Modified这个header,表示这个资源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修改时间
浏览器下一次请求这个资源,浏览器检测到有 Last-Modified这个header,于是会添加If-Modified-Since这个header其值就是Last-Modified中的值
服务器再次收到这个资源请求,会根据 If-Modified-Since 中的值与服务器中这个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对比
- 若服务器的资源最后被修改时间不等于于If-Modified-Since中的值的话就会将新的资源发送回来
- 否则返回 304 状态码
缺点:
- 如果本地打开缓存文件,即使没有对文件进行修改,但还是会造成 Last-Modified 被修改,服务端不能命中缓存导致发送相同的资源
- Last-Modified 只能以秒计时,如果在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修改完成文件,那么服务端会认为资源还是命中了,不会返回正确的资源
因为以上这些弊端,所以在 HTTP / 1.1 出现了 ETag
ETag
Etag是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,返回的当前资源文件一个唯一标识(由服务器生成),只要资源有变化,Etag就会重新生成
浏览器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,会将上一次返回的Etag值放到请求头的If-None-Match字段里
服务端比较 If-None-Match 中的值跟目标资源的ETag是否一致
- 一致,响应状态码为304
- 不一致,响应状态码为200,并返回新的资源
特点:
- ETag 优先级比 Last-Modified 高
- ETag 是服务端通过算法计算得出,需要损耗一定时间
两者对比
- Etag/If-None-Match优先级高于Last-Modified/If-Modified-Since
- 即同时存在则只有Etag / If-None-Match生效
- 性能上,Last-Modified要优于Etag
- Last-Modified只需要记录时间
- Etag需要服务器通过算法来计算出一个hash值
- 在精确度上,Etag要优于Last-Modified
- Last-Modified的时间单位是秒,如果某个文件在1秒内被改变了多次,那么它的Last-Modified没有体现出来修改
- 文件只要发生改变,Etag就会改变
执行流程
- 强制缓存优先于协商缓存进行
- 若强制缓存(Expires和Cache-Control)生效则直接使用缓存
- 若不生效则进行协商缓存(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与Etag / If-None-Match)
- 协商缓存由服务器决定是否使用缓存
- 若协商缓存失效,那么代表该请求的缓存失效,响应200,返回新的资源和缓存标识,并存入浏览器缓存中
- 生效则响应304,表示继续使用现有缓存
如果什么缓存策略都没设置,那么浏览器会怎么处理❓
对于这种情况,浏览器会采用一个启发式的算法
取响应头中的 Date 减去 Last-Modified 值的 10% 作为缓存时间
缓存策略应用场景
1. 频繁变动的资源
- 首先使用
Cache-Control: no-cache
,使浏览器每次都请求服务器 - 配合 ETag 或 Last-Modified 来验证资源是否过期
这样的做法虽然不能节省请求数量,但是能显著减少响应数据大小
2. 代码文件
缓存除HTML
外的文件
一般来说,现在都会使用工具来打包代码,那么就可以对HTML引用的静态资源的文件名进行哈希处理,只有当文件内容发生修改后才会生成新的文件名
因此可以给代码文件设置缓存有效期一年Cache-Control: max-age=31536000,这样只有当HTML
文件中引入的文件名发生了改变才会去下载最新的代码文件,否则就一直使用缓存。